学校首页首页学院概况党建工作招生就业弘文雅韵学院动态通知公告资源下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人文学院
弘文雅韵
 学校首页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招生就业 
 弘文雅韵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资源下载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通知公告
习近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陆...
学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
学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
校党委书记阮凤斌参加《思维与表达...
人文学院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
校党委书记阮凤斌为本科生讲授《思...
人文学院召开基础教育领域毕业生代...
弘文雅韵
“幅短而神遥”——读《到林间云上去》
2025-03-20 08:56 虎彬阳  审核人:董庆保

在当代汉语诗歌日益陷入冗长、虚浮、言不及义的窘境时,有这样一群人悄然退避,他们“背尘合觉,漱履净心,并肩合影”,成立了一个叫“终南令社”的松散组织。令社成员达成共识,写以三行为核心,短则一二行,长则五六行的无题短诗,并称之为“令”。这种“令”体诗的尝试与创新,既是向古典词曲小令的致敬,也是对日本俳句的现代回应,与当代人对“短文学”的精神追求相契。正如诗评家沈奇先生所言,这是“新诗新百年的一件小事”,也是现代汉语诗歌探索之路上一次勇敢而有益的尝试。

《到林间云上去:七人令选》(陕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以下简称《云上》)是由吕刚、宁刚、萌萌、治国、雪雪、安娟、之道七位终南令社成员共同创作的“令”作选集。该诗集收录的作品,都有具有篇幅短小而意境深远的特征。它们或抒发对自然万物的热爱,或表达对生命哲思的深刻体悟,或探索对情感世界的细腻感知。诗人们以简洁而深邃的笔触,通过有限的文字营造出丰赡的意境,留给读者以广阔的联想与想象空间。

“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出自唐显悦《媚幽阁文娱序》引郑超宗语。此句用以形容诗词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笔墨稀少却能表达深远的含义。用“幅短而神遥”来概括《到林间云上去》中“令”体诗歌的精髓,很是贴切。

“幅短”作为诗集最醒目的形式特征,恰似终南山中的嶙峋瘦石,以极简的用语迸发诗意。全书近千首短诗,多以三行为限,短则一二行,长不过五六行,真正做到了言简、意丰、神遥。以雪雪的令作“去见菩萨 / 走错路 / 歧途无处不在”(《云上》,P72)为例,寥寥数语,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勾勒出一幅充满禅意的图景,让人在简短的诗句中感受到心灵的触动与洗涤。又如宁刚的令作:“入冬 / 雾霾卷土 / 重来”(《云上》P158),仅八个字,便完成了对季节变迁与环境污染的双重描述,且深含隐喻,用词如刀刻斧凿,去除冗余,引人无限遐思。“浅草 / 深爱 / 马蹄”(吕刚,《云上》P222),也是一样,以简洁生动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浅浅的草地上,马蹄留下的痕迹,被反向地说成是“浅草 / 深爱 / 马蹄”,“浅草”之“浅”与“深爱”之“深”适成对比。

此类“令”体诗,凭借其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彰显了诗人们对于自然与生命之深邃洞察,以及其卓越的文学表达技巧,篇幅简短,却富含深意,引人深思。这种“去肌存骨”的文字炼金术,不禁令人想到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倡导的“删繁就简三秋树”的美学理念。诗人们通过语言的简化,实现了诗意的丰富,于“世界太大 / 笔太短 / 写不透,一粒沙”(雪雪,《云上》P74)的悖论中,巧妙地完成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幅短”是凝炼形式的筋骨,“神遥”则是意境流转的精魄所栖。“神遥”恰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所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当代回响。终南令社的诗人们深谙中国诗学“以少总多”的智慧,在《到林间云上去》中,他们以现代汉语重构了严羽笔下“空中之音,相中之色”的审美境界。如安娟的作品:“蝴蝶 / 飞不到指尖 / 试过很多次”(《云上》P132),诗句中蝴蝶翩跹,却始终无法触及指尖,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摹,更是对人生中某种难以触及的美好或梦想的隐喻。诗人以“试过很多次”,来强调尝试与追求的过程,以及面对无法达成的遗憾与无奈。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读者在简短的诗句中感受到丰富的内心戏与情感的波动。终南令社的诗人们正是以这种微妙而深刻的方式,将中国诗学的精髓融入现代汉语当中,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审美体验。

诗集《云上》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宁刚的令作:“放下刚强 / 皈依于一朵花的 / 柔弱”(《云上》P138),以花为喻,表达了放下刚强、归于柔弱的哲学思考。这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领悟。在繁忙与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刚强与执着所困,而诗人却以花为镜,启示我们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柔弱与平和。这种思想的传达,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对自身的生活态度产生了反思。这几行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成功地触动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再如之道的令作:“盛开在 / 案桌子上的杜鹃 / 根,还在长白山呢”(《云上》P175),诗人以杜鹃为引,将读者的思绪从眼前的案桌引向了遥远的长白山。盛开在案桌上的杜鹃,其根却远在长白山,这种空间的跨越,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更寓意着一种对故乡、对根源的深深眷恋。杜鹃作为载体,承载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向往,同时也映射出人们对过往记忆的追溯与珍视。诗句虽短,却以其独特的意境与深刻的内涵,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的手法,正是终南令社诸位在中国诗学中汲取灵感,并融入现代汉语创作的典范。

该诗集的深层价值,在于开创了“新令体”的现代范式。治国的令作,“广厦千万间 / 天下寒士 / 谁欢颜”(《云上》P40),既承续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又以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赋予了诗句新的时代意义。雪雪的令作,“故乡 / 一轮明月 / 时时顶在头上”(《云上》P80),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相呼应,却以更为直白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触动了现代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温柔情怀。萌萌的令作,“不早说 / 系铃人如今 / 也解不开了”(《云上》P10),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禅宗典故为核,巧妙地将古典智慧与现代人的困惑相结合,并反向发展出新意——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当代人在面对问题时的无力感和逃避责任的心态。这种“旧瓶新酿”的创作实践,恰如郑超宗所言“墨希而旨永”,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开辟出汉语诗歌的新路径。

读诗集《云上》,我们能够读到萌萌的灵动、治国的果断、雪雪的悲郁、安娟的可爱、宁刚的禅意、之道的通达、吕刚的雅正。七位“终南令社”的诗人,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共同谱写出一曲和谐的乐章,形成了具有超越性的美学共鸣。他们以“幅短”与“神遥”的融合,在有限的文字中拓展出无限的意蕴,既传承了中国古典诗学的精髓,又为现代汉语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诗学的致敬,更是对现代生活与情感的深刻回应。

注:原文刊于《诗人文摘》(2025.3.19)


图文/虎彬阳(人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教师/胡辉

初审/孔镭 复审/沐尊凤 终审/董庆保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联系电话 0883-8882765 联系地址 临沧市学府路2 邮编 677000

技术支持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数字化中心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